第542章 惊闻(2 / 2)

嫡女为谋 陈小鹿 3861 字 4个月前

南惊鸿从袖子里掏出明黄色的信封出来。

长乐立即跪了下来。

“不孝孙女长乐。诸天菩萨,保佑吾皇万安。”

便打开了信封。

长乐吾孙:

别来无恙,近来可好?

朕子嗣不丰,孙子唯太孙,孙女为长乐,平乐,明乐三人。非视之如棋,长乐幼时,活泼爱笑,朕心悦多,后养至豆蔻,数臣求亲,朕挡之,乃平乐先嫁,长乐仍留在宫,以享天伦之乐。后有贤文王府求亲,朕苦思,贤文王,为朕胞弟,身份尊贵,然天寿不长,唯留一子,亦不永寿,曾约之,可结姻缘,今留一子,长黎,加冠之后,甚为谨慎忠实,考其才学,以堪大用。便许配之。知我长乐,自幼娇宠,心或有屈,便令内命妇与礼官代朕前去送行。

灯红柳绿,觥筹交错,莫不以为大喜,朕心独不在焉,忧虑汝尚安好。谁知竟有刺客行刺,心中不以为惧,仍不舍长乐孤身下嫁,浩浩长途。

贤文孽孙,长黎小儿,枉顾天恩,不识抬举,竟押妓在外,花柳天地,招惹贼人,断皇旁支,实乃罪无可赦,今长乐尚在云南封地,朕金口玉言,不可悔之,乃顾花季娘子,心何可悲?

天子重诺,不得违背。心中悔恨,皇天尤及。念我长乐,幼承膝下,不曾违逆,忠孝两全。婚姻乃成两姓之好。无怪乎毁之不可。

左右谏言,若为公主之尊。得天下侍奉,蒙授位离之苦。非吾遂愿。或芳华早逝,全皇族颜面。朕怒而诛之,长乐吾孙,何其乖巧,何以为牲,吾不忍也!朕虽为九五至尊。一想平常为乐,祖孙深情,每每思之,辗转反侧,夜不成眠。

如今便令淮阴前去,虽不能以解婚约,定为汝主持公道,吾孙愿久居崇圣,嘉园为赠。吾孙愿久不下嫁,亦可。吾孙愿嫁之,代国为配,不辱。

愿岁月安好。愿长乐无极!

皇祖父书之。

长乐双手捧着圣人的手书。顿时便泣不成声。

她一双朦胧泪眼看着眼前依旧是神情冷淡的南惊鸿。

“皇祖父心里有我。将二姐姐派来主持公道,姐姐是要硬逼着我嫁人不成。”

南惊鸿声音更加冷淡。

“圣人深情。但是御史台却连连上奏,说是天家宠信孙女,便随意践踏贤文王脸面。此事也许并非无人知晓,但毫无疑问的是,贤文王妃刘氏正虎视眈眈。御史台如今由数位大夫皆出自江左刘氏。”

南惊鸿黛眉微蹙。

“此事拖延之久。若非是长云侯南疆立了大功。你以为御史台不会紧紧盯着此事不放吗?你也莫要感谢我们夫妇二人。太孙临走之前处处嘱托。你虽未出自太子妃之腹,多年来也算是谨守本分。你母亲又是出自金陵王氏,自然该护着你几分,可偏偏不要妄自菲薄,亦或是,自甘堕落。”

南惊鸿连番教诲,终於让长乐有了醒悟。她总是苦苦纠结於此事。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所承担的责任,是因为有人为她负重前行的。

她被扶了起来。坐到檀木桌子旁有人端上了一杯热茶,捧在手心,喝了之后才觉得活了起来。

“贤文王妃刘氏处处紧逼,我在云南也举步维艰。别说这云南郡城中大部分的贵妇娘子们都畏惧贤文王府的权势,就是军中也有不少江左刘氏的势力。我心里实在是有些忧心,并非全然因为我的婚事。”

长乐便将心中之事和盘托出。南惊鸿心中总算是松了一口气。这小娘子总把所有心事都压在心里头,总归是不好的。所以说这些事情她之前也有所了解,毕竟不如长了在这已经待过一段时间了。

她拿出手帕来。为长乐抆了抆额头的薄汗,“你既然还记得你来的目的,我便不用非常担心。贤文王妃刘氏如今算是狗急跳墙。先前我们只不过是打草惊蛇,她便慌了神,怎奈何狡兔三窟,总得一个接一个的收拾。这贤文王妃,我从前便有所听闻。”

“我表婶母便是系出名门刘家。这位王妃娘娘。是前头那位夫人所处。打小便处处要强,因着从前得了先贤文王妃刘氏的青眼。便说是订下的婚约。虽说只是口头上的功夫。多年未曾相见。贤文王妃搬到了云南郡城,两家隔了很开。这先贤文王离世,没过多久,老太妃便也去世了。”

南惊鸿不紧不慢的说着故事。长乐聚精会神的听着。

“年轻的贤王世孙变成了贤文王世子,却一心只想着在战场上立功建功勳。然后遭到了家族的阻挠,便独自搬去了乡间,说是要当一个山野村夫,教授孩童们学习。如今贤文王妃刘氏那时候只不过是一个表姑娘。却在听了这么婚事后。就带了一个嬷嬷和一个婢女就来了贤文王府待着。虽说贤文王世子不承认世子妃这个身份。贤文王却是个十分孝顺的。便让如今的贤文王太妃好好安置好这位表姑娘。可贤文王也并没有活很久。临终之前非要让他们完成婚约。贤文王世子匆匆回来一趟便被诓着灌醉了。一怒之下。便去了战场,多年未曾归来。贤文王太妃大谢氏和贤文王妃刘氏就带着贤文王世子长黎日复一日,在这等着。”

“也就是说。贤文王从那时候一直都没回来吗?”

长乐眨了眨眼睛。南惊鸿则是喝了口茶润了润嗓子,而后休息了一会儿。

“贤文王妃刘氏恐怕到现在都不知道她的夫君长的是什么模样,至於贤文王太妃大谢氏,想来也一定很后悔。当年为什么不维护自己的儿子。”

长乐听了这故事后,又想到贤文王妃刘氏如今这番亟不可待的模样。“原本我也没有起疑心。只是她偏偏老是这样催着催着,既然是正统的王妃娘娘。却为何又在这王府里如履薄冰,?乃至於要母族的人为她撑腰。”

“贤文王从来都只有一个儿子。却决计不会是王府里的这个。”

门外忽然响起一个女子的声音。

长乐惊吓的连忙站起身来。

“是谁?是谁在外面说话?”

“回公主殿下。民妇正是今日舞剑的公孙琳琅。”

门被打开。屏风被移到一边。

那个身材婀娜的女子,如今就在自己的面前跪着。

长乐有些惊疑不定的看着南惊鸿,南惊鸿则是抬手。“既然是段三娘的故人,就快快请起吧!”

“段三娘?怎么这名字听起来这般熟悉?”

长乐似乎感觉在哪里听到过这个名字。

“殿下一定想说是不是段郎君的母亲吧?”

(本章完)